今年生物医药被列入国家确定的产业振兴计划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而早在2007年,一个生物医药基地就已经从园区悄然兴起。两年间,这里就凝聚了100多家顶尖生物医药企业。
一家企业串起一条链
位于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内的派格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凭借聚乙二醇化药物修饰这项核心技术与生物纳米科技园内的其他企业成为双赢的合作伙伴。
这项技术能增加药物溶解的稳定性,还能减少不良反应。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形象地把这一技术比喻成给药物穿上了“厚重”的外衣。派格应用这一技术开发的新型糖尿病药物,病人的使用频率可以从一天两次减少到一周一次。这项技术在新药开发中有重大作用,因此,与派格同在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的新药开发企业也受益匪浅。
在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一家企业串起一条链”的现象与生物纳米科技园引进企业的科学规划分不开。生物纳米科技园一直坚持错位发展的理念,就是产业结构的科学“配比”。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园内企业基本找不到彼此直接竞争的对手。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生物纳米科技园在挑选项目上的独到眼光。
一个平台留住一批企业
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健是剑桥大学的生物医药博士,血液与基因抗体专家。 2007年,生物纳米科技园初成立之时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倪健来了。倪健说,让他最“心动”的是园区投资1700万元的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正是这个平台,让晨健公司省下了近千万元的实验室建设费用。和倪健一样,生物纳米科技园的公共实验平台,是让不少海归、CEO们“动心”的原因所在。
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大量昂贵的实验仪器,而中小型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又无力购置或购全这些实验仪器。建立公共实验平台,无疑为企业减少了很多研发成本。公共实验平台购买什么样的器材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生物纳米科技园的管理方让企业列出所需器材的清单,并根据共通性和使用频率选择购买。
目前,生物纳米科技园已建成药物开发基础实验平台和实验保障平台,以及抗体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通至今年5月份,已经累计服务企业5800多次,组织培训61次。
高端人才迸发创新活力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生物纳米科技园的办公大楼里,随便撞见一个人,十有八九是海归。在这个海外留学人员比例高达80%以上的地方,高端人才如同繁星般散落在各处。
在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张园内人才比例表上,记者看到,两年间生物纳米科技园已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30名。其中硕士、博士人数占到了近50%。
能够吸引到这么多高层次人才落户生物纳米科技园,除了园区各项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以及生物纳米科技园投资建设方苏州创投集团提供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外,细致而科学的服务体系也是生物纳米科技园的一大法宝。这些聚集了高端人才的企业在生物纳米科技园迸发出了惊人的创新活力。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了抗击甲型流感的全新基因药物,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承接了国家863项目研发抗体药物,思坦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足以与国外此类药物的唯一生产商抗衡……
事实上,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进驻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圣诺公司成立了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9位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吉玛基因公司建起了生物纳米科技园内第一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园内不少企业的老总、CEO们本身就是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大牛”,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专家成了生物纳米科技园发展的顾问。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生物纳米科技园作为高科技人才集聚地的水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