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
7月17日,浙江新和成[38.00 -0.34%]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和成”,002001.SZ)发布了两市第一份医药企业半年报,净利润下降53%,成为其2004年上市以来,跌幅最大的“上半年”。
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内部正在出现分化,在不同的细分业态中,表现也不尽相同。以新和成为代表的原料药企,多数以出口导向为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深,但在4月以后逐渐回升;生物制剂的景气度始终不减。
原料药“愈伤”
“我们对上半年的走势没有判断对,特别是近期市场增长。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对全年我们制定了相当保守的计划,这个计划导致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库存,同时供货不能满足需求。”7月15日,新和成一位人士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
进入到5月后,维生素等原料药市场价格在大幅上涨,但与产能规划过于保守的新和成已经无缘。其进入到了年初就已经定下的设备检修期中,自5月下旬~8月下旬将停产维生素A,而6月下旬~8月中旬维生素E也将停产。
作为全球生产维生素E的4大厂商之一,新和成此前公告的停产,为整个维生素AE市场点燃了“夏天里的一把火”。金融危机以来,维生素AE价格经历的过山车,从最高时每千克250元跌至今年4月的每千克100元,而在接下来的2个月中,维生素E出口价又狂飙至每千克170元。
在很多人还在讨论面对金融危机,个别行业将上演“V”形反转,还是陷入“L”形低谷时,维生素行业首先给出了明确答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2008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8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原料药在其中占据绝对地位,化学原料药进出口总额2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占到半壁江山。
由于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市场多为欧美及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而这些国家都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因此从去年年末开始,原料药生产遭遇“寒冬”。
申银万国[4.43 -0.67%]的报告显示,在上半年中,医药板块的6大细分行业中,原料药的增幅最低,为8%。较之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品领域上半年27%和21%的增长率来说,原料药的表现拖慢了整个医药板块的增长速度。
生物制剂保持高景气
与原料药行业的大起大落相比,在医药板块,另一核心子行业——生物制剂行业保持了极高的景气度。从2007年开始,该子行业的毛利率就维持在31%~33%之间波动,而税前利润率维持在10%~13%。
自2007年发端于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危机,对于生物制剂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在今年上半年,生物制剂行业的股价大幅偏离于医药行业其他子板块的增长幅度,这一表现受惠于从4月开始肆虐的“甲流感”概念。
那么盛名之下,其实如何?在这一子行业中,科华生物[18.34 -1.29%](002022.SZ)、天坛生物[23.47 -1.72%](600161.SH)、华兰生物[34.05 -2.49%](002007.SZ)等一线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复合增长率都有望接近30%~50%。
“在整个生物制药板块中,包含着众多热点领域,诸如疫苗、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等。虽然整个生物医药子行业的收入增长13%左右,但是在热点领域有所布局的公司,其收入增速仍维持在25%。”国信证券分析师贺平鸽表示。
甲型H1N1流感概念让上述公司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但究其根本,其业绩增长与其说与流感概念有关,不如说与这一行业长期景气度有关。
除了出口与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外,上半年医药行业表现出的另一大特点即是“去库存化”。
从2008年中,医药企业的库存开始增加,此后到2009年2月整个行业表现出库存增速大于销售收入增速的局面。
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2月,库存增速从最初的60%降低到了25%。在上述情况下,从今年2月开始至5月期间,医药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去库存化。包括新和成等企业,采用停产方式来降低库存,都是整个行业降低库存的极端案例。
纵观整个医药板块,特别是上市公司部分,在上半年所有板块的增幅中,位列倒数第三;而反观整个行业的业绩,2009年1至5月,全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7%,位列各行业第三。资本市场的滞涨和实际业绩的飙升,都反映出医药行业,作为“第一反周期性”行业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