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收入”也是军人收入的重要方面,有着经济收入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7月上旬,记者就官兵的“心理收入”现状,采取问卷、座谈、网上交流等形式,对南京军区某部1000余名官兵进行了调查。
盘点“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能直接反映官兵心理收入状况。幸福指数一般有3个层面的衡量
标准:一是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岗位、收入等;二是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三是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等。
调查显示,93%的官兵认为工资待遇的提高提升了幸福感,22%的官兵对现状有不同程度的不满,43%的官兵常有疲劳感和焦虑感,17%的官兵认为自己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亚健康状态。
心理学博士、某部政治处主任李春苗分析认为,影响当前官兵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部队生活紧张有序,基层官兵容易感到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已婚官兵又面临夫妻分居、子女教育等问题,生活负担较重,这些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二是价值实现方面。大部分官兵入伍时都怀抱理想,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的问题。在岗位安排、入党、考学、立功受奖、职务晋升等问题上,当现实达不到预期,心理落差会使一些官兵产生挫折感。三是人际关系方面。当前的基层官兵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独立意识强,但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容易产生交往困难等问题。
扫描“心理负翁”
军队是担负特殊使命的武装集团,军人的心理素质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调查发现,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体力负荷和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出现心理亚健康的状况。大学生战士小李上进心和自尊心都很强。初来部队,他在心理上有一定的优越感。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体能考核不达标,军事训练跟不上。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小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整天闷闷不乐。士官小王今年是第五年兵,素质很全面,连队干部几次想任命他当班长,都被他婉言回绝。开始连队干部以为他是谦虚,后来才发现,小王是对“当班长”抱有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战士小钱性格内向,入伍前就是“网游”高手,入伍后常害怕与人交往,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因此更加迷恋游戏,沉溺于虚拟世界。
其实,官兵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也不免会头疼脑热一样正常。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敢于面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创设“心理银行”
以上几位“心理负翁”的症状,表明他们的心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心理收入出现了“赤字”。如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呢?调查中,官兵各抒己见,其中一条颇有见地:创设“心理银行”,储存心理收入,进行“心理理财”。
第一招:建立心理档案,对官兵心理收入进行“财产登记”。这样便于及时掌握官兵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招:开通咨询热线,对官兵心理收入进行“理财培训”。通过心理门诊,为官兵开展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及心理
疾病防治。
第三招:开展
心理调适,对官兵心理收入进行“投资指导”。教给官兵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比如释放压力的松弛训练:当感到苦闷的时候,找一只气球,把它吹得很大,然后将所感到的压力事项写在气球上,用针轻轻一戳,气球破了,精神就会随之放松下来。第四招: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官兵建立心理收入“存储资金”。据调查,处于心理亚
健康状态的军人主要分布在训练、科研等一线岗位。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官兵积极参与一些趣味性强、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