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七价格疯涨回落之后,市场又开始寻找新的价格兴奋点。
截至7月
26日,这场席卷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地的洪水
,已经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达7874千公顷。对于中药材而言
,水灾将影响到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或花类药材的产量
,泽泻、水翁花、郁金等药材已经初见量少价升的态势。
类似三七的涨价神话或许不会再上演
,但长期来看
,因各种原因引起部分品种剧烈供求矛盾,从而导致价格失常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以凉茶常用的夏枯球为例,在多年高价,生产严重过剩之后,近两年连续减种,今年产量依然不大,价格持续低位,这又是一段种植户的伤心史。
这种情况下,在中药材行业引入价格预警机制,开始逐渐被关注。“建立中药材供求预警机制,有利于指导种植,促进药材的
健康发展。”中药材天地网资深评论员傅青主向《
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缘起绿豆涨价
对价格预警机制的探讨起源于今年绿豆价格的异常波动。
一份源于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占全国绿豆销售总量40%左右的吉林省洮南市
2009年绿豆产量与上年同比有大幅下降。紧随产量下降的是涨价。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对小宗农产品产量预测、销售情况、库存情况的数据,国内供需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最终导致绿豆涨价。
而参照一些国家,对农产品采取定期公布信息的方式,有利于进行调控,同时还对产需情况提前发布预警,有助于预防价格的异常波动。
今年初,由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建立的医药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已经全面启动。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4大类品种、33家重点生产
企业的3
2个重点关注品种进行预警监控。
对建立小宗农产品产需预警的提议和医药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启发了中
药材行业对供求预警机制建立必要性的探讨。
傅青主对此认为,药材价格上涨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内因是资源蕴藏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增加,而整个社会经济状况
、自然灾害因素
、游资炒作
、终端
采购模式以及政策等都是影响药材价格的外部因素。同时,由于流通环节众多,信息平台的缺失,农民缺乏信息来源以及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不论药材贵贱都无法从中收益。
而这套设想中的预警机制,将在供应量异常的时候提前发布预警,对下一季种植提供信息,在价格过高,农民可能盲目扩产的时候发布提示,有助于避免药材供应量的大幅波动。同时对企业的采购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首先建立起预警机制,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种植与终端的快速对接,可以借此发展订单药材种植,保持市场平稳,有利于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才是解决中药材价格震荡的方向。”傅青主说。
据傅青主介绍,此前曾有国有大型企业希望建立这套系统,但这需要进行产量的数据统计,在各产区及药材市场建立信息点,但点多繁杂,最终无果而终。据悉,目前,中国中药行业协会或将利用其信息中心的各个信息站进行这项工作。
建与用的难题
“预警机制的建立,企业还是欢迎的,有充分的信息,对企业和对种植户都是好事。”云南白药总经理尹品耀对记者说。广州采芝林药业总经理周路山也认为,预警信息的发布对药农和企业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但尹品耀同时认为,建立预警机制在操作上或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是药材的种植范围广,有的药材不止一个产区,种植户又是数以万计,统计的难度比较大。此外,有的药材是一年生,有的是几年生,统计的准确度也有待考量,处于野生与半野生状态的药材如何统计更是个难题。
“如果不能统计充分,提供有误差的信息反而会误导种植户和企业。”尹品耀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仅仅有供求量的发布还不够,还需要有连续监测和行业专家深度
、权威的分析,才能让信息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建立预警机制并不等于供求就能实现平衡,如何利用信息也很考验供求双方的智慧。
一位亳州药材市场的经销商就表示,游资最善于利用信息,而部分从楼市和股市里撤出的民间资本对于炒作药材来说已经很充沛了。如果炒家利用预警发布的信息进行囤积,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对于种植户而言,改变散户种植模式,形成种植规模,同时,政府用好预警信息,进行统一指导,比单纯建立预警机制更有意义。
“供求关系本来就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周路山最后认为,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分析
、预判能力,与信息的充分获取同样重要。
(记者 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