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城市热议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之时,幸福(感)往往就是这个城市所欠缺并必需的。
“有钱人、没钱人都会说在深圳生活似乎很不安全,整个社会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浮躁心态,这确实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21日深圳首次高规格召开的“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对深圳因幸福感缺失所遭受到的折磨已经深有体会。
“在发展30年后,深圳在城市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建设相当繁荣,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但却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深圳与国内外其他发达城市比较存在的不足,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工作仍然滞后。”王荣亮出了深圳建设民生幸福城市路线图:“下个30年,深圳将把社会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到2015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到2020年则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
“从经济发展先锋到社会建设前沿,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王荣强调,深圳在推进社会建设工作上已经有了一个“决定”,一个“规划”,也有了一个“考核指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讨论稿)》、《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以及《深圳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讨论稿)》)。深圳很有紧迫感,也很有信心。
据本报记者了解,深圳将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推行社区自治、发展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等,其中《深圳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讨论稿)》首次将“每万人社会组织数”纳入政府考核。
深圳之痒
缺什么,就补什么。这句话之于深圳,尤为合适。
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总量急剧膨胀对社会服务产生的巨大需求相比,深圳全市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速度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公交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城市功能不齐让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病态尽显。
“最为突出的就是医疗和教育,在第一批深圳特区建设者逐渐步入退休以及新一代深圳新移民生育高峰期的到来,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深圳创业8年后,从事外贸加工、出口的李涛选择把自己的企业搬回湖北仙桃的老家。
“以前的深圳是创业者的天堂,现在深圳营商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时,也面临就医和小孩教育的问题。”李涛表示,落叶归根要想在深圳成为现实,至少有三代人的历史积淀。
治病需要号准脉。作为深圳一把手,王荣毫不讳疾忌医。
“比如说我们普遍缺乏一种家园意识,我们的口头禅就是,碰到所有的人都会问一句,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什么时候来的?”王荣说,深圳人的归属感、家园感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不够强烈。此外,深圳同城内的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特区内外的差距。
“每年到深圳来招商、招财、上市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会到深圳来看病、上学,甚至连深圳人自己都会选择到外地去就医、上学,这些领域的发展水平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是不匹配的,明显是一个短板。”王荣说深圳应有针对性地把社会建设推向前进。
2002年,深圳人均GDP就已超过5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又突破1万美元。
深圳市长许勤21日也对深圳之病进行剖析。“经验证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社会需求多样化、多层化,人们心理预期更高,在与客观供给能力不协调中,就可能形成更多的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深圳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人口整体素质不高,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八成。培育现代社会文明不能仅靠物质财富积累,塑造现代城市文明也决不仅仅是建高楼大厦,其中首要的和根本的是提升人的素质。” 虽然“十一五”期间深圳民生类及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均达70%左右,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22万元,居全国前列,但许勤也坦诚认为深圳社会建设的矛盾仍然存在。
幸福城市两步走战略
号准脉,还要开出治病的方子。
根据深圳市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讨论稿)》(下简称《决定》),从改善社会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服务、发展社会组织、提升市民素质等多个方面对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提出分为2015年2020年两个阶段,提出了按“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阶段是到2015年,深圳要建设国内一流、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保障,原特区内外一体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组织作用明显增强,市民素质显著提升,社会管理科学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阶段是到2020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更加满意,市民参与共享机制更加完备,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的深圳将是什么样子?《决定》给了细化的量化指标。
在市民生活方面,在2015年末,深圳力求达到平均预期寿命7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0元,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增幅12%。在公共服务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高中入学率99%,每万人病床数和执业医生数分别为34张、26人,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40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56%。在社会管理方面,主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2.5%,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92%,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95%,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11.5宗,社会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
作为《决定》一大亮点,“创新社会管理”在《决定》讨论稿中着墨甚多。
记者看到,《决定》特别提出了创新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产业、人口、城市空间三方联动调控,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和积分入户制度,有序扩大户籍人口比重,将特殊群体优惠待遇逐步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创造条件让来深建设者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
“社会建设不是党委政府一家之事”,王荣说,“要着力打造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活动载体,力争让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建设中都能有位置、有作为。”
何以幸福?
目标虽好,尚需具体措施护航。
在推动深圳社会建设方面,王荣力倡“民生”,提出深圳要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此,深圳要进一步明确“民生为重”的公共财政导向,继续加入对民生事业的投入。
“深圳房价高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政府目前也不可能将房价由每平方米2万元压回到每平方米1万元,那样就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王荣说,“但是,我们要学习香港等城市的经验,在高生活成本的同时,政府也要向市民提供高福利。”
“我们初步考虑‘十二五’期间提供保障性住房24万套,力争使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准建筑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而且让各类群体都能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王荣说。
据深圳市招考办统计,深圳今年共有中考考生约5.48万人,而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只有26401个,加上清华实验学校和石岩公学两所民办学校的公办班,公办普高班入学比例为48.6%,这也意味着只有不到一半的报名考生可以入读公办普高班。
在教育建设上,许勤表示要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加快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规范学前教育收费;中小学教育方面,到2015年,在扩建新建11所普通公办高中,新增2.5万个普高学位。
在医疗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全市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平均为17.6张,与其他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较差距甚远,例如,广州60.1张,上海41张,北京64.3张。在医院、卫生院数和每万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等指标上一直落后于国内不少大中城市。
在此方面,许勤提出,到2015年前,每万人病床数和执业医生数分别为34张、26人,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病床数40张,并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医疗水平,至2015年,全市基层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比重不低于75%。
城市拥堵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一大因素。深圳也拟求解这个城市病。
“深圳已经有170万辆机动车,再加上20万辆外地车,而深圳的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且一半是山体。”王荣表示深圳建设“公交都市”以“治堵”。
另据了解,社会建设在深圳“十二五”规划里将占突出位置。据悉,已经成立的“深圳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社会建设行动计划和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责任、定保障措施、定考核奖惩,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成体系、五年大跨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