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到“葫芦”
按照《纲要》内容,2015年前,全国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7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二。
这种集中化战略其实早在2010年3月便开始酝酿。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我国拥有7100多家已注册的医药生产企业,流通批发企业达13000多家;截至2009年,我国有20291家医院,分散于城市乡间的社区服务终端、城市药店终端、县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和药店更是不计其数。这意味着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梨形”特征,即上游小,中下游大。而《纲要》实施的意义是,在未来,医药行业将呈现出“葫芦形”特征,即两头大,中间小。
不仅如此,处于中间环节的医药流通行业还呈现出极度分散的状况。根据商务部披露的数据,我国药品批发前三强仅占全国销售总额的20%,零售前三强仅占全国销售总额的20%,零售前三强仅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5.6%,行业平均费用率高达7%左右,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对此,温再兴也表示,“我们想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三巨头争霸
在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整合是未来五年医药流通行业的最大看点。而医药商业领域的全国性整合已经先于医药工业启动。如国药集团的“投资换市场”策略、上海医药(601607)布局“华东、华南、华北”、广州医药的“大南药战略”,无不说明各大医药商业企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
从2010年的营业收入来看,国药集团以886亿元稳居行业领头地位,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均已接近400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梯队的位置。
据了解,在过去一年,不少小型医药流通企业被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集团公司收购。资料显示,2010年国药控股完成24项收购交易,包括3项增持项目,为国药控股增加近47亿元的销售;而仅2011年1月,国药控股就完成了12项收购交易。
2010年4月,上海医药发布公告收购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后者主营医药产品批发业务;2010年12月,决定收购ChinaHealthSystemLtd.(简称CHS),后者的实质性资产为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此举目的是将此公司作为华北地区重点医药分销网络平台,力争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市场取得战略突破。
国泰君安最新出具医药流通行业深度报告表示,政策性的组合拳(十二五规划+新医改+7号文件),有望成为行业整合进程的加速器。其预测,到2012年,上海医药的扩张速度将是最快的,有望实现市场份额翻倍;国药控股市场规模可能接近千亿元,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前三的市场集中度将从目前的20%提升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