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25日讯 去年8月卫生部“限抗令”一出,本土抗生素与大输液领域的行业整合便被调到了“加速挡”。而这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桩整合收购无疑是行业龙头科伦药业(002422.SZ)与利君国际(02005.HK)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
近日,记者分别从两家公司处得到消息,原本限定科伦药业从利君国际前两大股东收购其总股本12.287%的股权交易完成最迟时间再遭延后。由于未能满足SEC(香港证监会)此前设定的10月31日前必须达成各项先决条件的要求,该项股权交易将继续延期至11月。
自2012年12月底签约至今年7月底完成国内所有审批程序,此前的手续一直进展顺利。然而,由于因交易其中一必要程序是科伦向香港SEC申请确认两大股东与科伦不是一致行动人士,而SEC方面察觉到科伦方面继续增持至第一大股东的意愿十分明显,因而对科伦与其他二股东是否事先有安排(或为一致行动人)顾虑重重,致使审批进度延缓。
如此行业大单能否最终闯关成功,尚存颇悬念。
三度延后原因
“2013年6月30日”延长至“2013年8月31日”,此后又改为“2013年8月31日延迟至10月31日”,直至如今“10月31日至11月”,三度延后交易时间大限已让这宗交易的敲定足足推后了近半年时间。
按照新版GMP分步实施计划,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
药品的生产必须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
GMP要求。曾有业内人士预估,约有80%厂商会在此轮“大淘沙”之中被淘汰,全国约400家抗生素及输液工厂到今年年底或只剩下100家。骤然腾出的巨大市场空间则必将是各大公司分割的局面,此时强强联手的紧迫性远甚于其他时期。
自去年12月28日科伦药业分别与利君国际的股东君联实业和中华药业签署《股份买卖协议》后,双方公司就一直试图快马加鞭完成这宗收购。
根据协议约定,科伦药业将分别以港币5.25亿元的价格收购两名股东各自持有利君国际的1.8亿股股份。“协议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科伦国际持有利君国际合计3.6亿股股份,持股数量约占利君国际已公开发行股份总数的12.2870%.”
而就在交易公告中,科伦药业便明确表达了后续的增持意向:在协议股份成交完成后,公司方可通过科伦国际在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利君国际的股份,使科伦国际合计持有不超过利君国际已公开发行股份的30%(不含30%)。
也正是科伦药业的控股意愿引发了SEC的担忧,同是行业前三的大型公司控股历来会引起监管部门的特别关注。国泰君安孙凤强表示:“证监会可能担心科伦与利君国际有同业竞争,未来(收购完成后)会掏空利君国际。”
据悉,目前收购进展仍处于SEC问询几大股东的拉锯之中。
巨头“二合一”猜想
如今的本土输液领域,前三席分别被科伦药业、利君国际以及双鹤药业(600062.SH)占据,三者共同占据了约50%的市场份额。
利君国际高层曾在有关会议上明确表示,股权收购完成后科伦或会考虑注入资产,并考虑将科伦和利君的分销商团队进行置换,将其拳头产品利君沙(琥珀酸乙酯红霉素)团队一并纳入系统。
谈及合作前景,科伦药业方面指出,合作之后双方能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同时有望稳固并增强双方在基药招投标过程中的竞争优势以提升中标率,提高输液及抗生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未来利君可能成为科伦药业海外资本运作的一个重要的壳。”孙凤强指出。
目前利君国际非输液产品出口业务方面已颇具规模,2011年度原料药出口实现销售收入1.078亿港元。而输液产品出口也已销往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额达到了75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