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期发布公告表示,在对2012—2014年间已上市药品进行梳理时发现,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钠、左氧氟沙星等282种药品过度重复,即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多于20家且在销批准文号企业数超过20家。
在过度重复的已上市药品中,葡萄糖、维生素C、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布洛芬、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见药全都上榜,意味着其市场已趋饱和。
过度重复药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每个药品一般有两个标准名称,一是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的通用名,另一个是它的化学名。如阿司匹林为通用名,乙酰水杨酸为其化学名。另外不同厂家、不同剂型 的产品有很多商品名,因此造成了同一药品会有不同名称的现象。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老品种,这种一药多名现象在复方制剂中更为常见。
作为普通人,大多对化学名、通用名看不懂、记不住,更多的是认同商品名,以为不同的商品名就是不同的药品。于是人们在生病时,有可能同时服用不同品牌的药品,无形中使同一药物的剂量增加了许多倍,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究其原因,常见药不需要市场培育,研发投入少,“山寨”较为容易。为此,药企宁可在大蛋糕里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也不愿专攻冷僻市场。
冰火两重天:还有上百种“廉价药品”一药难求!
就在很多药企大量生产“重复药”的同时,有记者调查发现: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复方磺胺甲异噁唑、甲硫咪唑等不为普通大众熟知的药品,是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无可替代的药物,却正在国内上演全面药荒。
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总结一下,廉价药“被”消失的原因主要有:
① 生产企业披露:利润少,用量少,厂家的生产动力显然不足;
② 业内医药代表指出:当廉价药与高价药搭配,夺标取得市场之后,因廉价药利润较低,投标人就会减少廉价药的数量规模,大力推高价药,以获取利益;
③ 记者调查发现:除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之外,医院、医生、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多个环节的各自利益诉求也是形成廉价药出现消失危机的因素。
④ 医生群体透露:价格略高、药效明显的药品,渐渐成为医生的新宠。选择这样的药品,不仅意味着提成增加,还能让患者在短期内见到疗效。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过度重复药品提示信息的公告,既可以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同时也可以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引导社会投资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