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部分地方又出现“医保报销忙”现象。一些村民担心自己的新农合(医保)门诊费用来年作废,纷纷到乡镇卫生院开药,而医生给村民开具的要么是中药饮片,要么就是中成药。这种诊疗模式,不仅让医保功效大打折扣,更让中医药行业莫名“受伤”。
据笔者调查,2017年版药品目录中,中成药部分共收载药品1238个(含民族药88个),占比达到49%,所占份额接近一半,这将诱使中成药走上销售快车道,迎来发展商机。医保制度实行优胜劣退机制是一种好现象,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临床不合理使用率最高达四成。若中成药进医保后,临床出现大范围的滥用中成药情况,反而将阻碍中成药的发展。
那么,中成药进医保由谁来掌管使用可不越限?医保药品的销售大多通过临床医生开给病人,但很大比例的临床医生对中成药运用处在对症治疗阶段,并非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使用。这对医保制度本意、中药事业、病人等都是一种越轨行为,存在一定风险。中成药一旦脱离中医理论去运用,会让其疗效大打折扣,从而导致整个中药产业价格出现紊乱。该由谁来掌管这把中药饮片、中成药“使用枪”才符合中医药规律,是值得深层次探讨的问题。
医保定点药店的中成药销售由谁把关?有报道称,国内药品销售的渠道约80%通过医院销售,20%通过药店,随着医保实行药店全覆盖,药店中中成药品种正在成为参保人认为“安全、无副作用”的一类药品,有很大比例的参保人乐意用医保金购买中成药回去“调理身体”。这种行为同样加剧中成药滥用、浪费中药饮片等,或导致中药价格不当上涨。因此,药店医保销售行为同样不可低估其“不良反应”。
中成药、中药饮片价格由市场决定,还是由政府主导?若由市场决定,或能有效避免这种“企业亏损无法生产”困境,但容易导致中医药价格“高不可攀”,损害病人利益;若由政府主导,容易引起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出现“不良反应”,总是叫苦“无法生产”。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药饮片、中成药原料价格不像化学药品原料易于控制价格。
总之,医保不能让中成药、中药饮片销售“越限”,否则受伤的不仅是购药者。实际上,中成药、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的一个部分,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更好疗效。反之,不仅会给患者健康埋下隐患,也让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向迷宫”。而中成药在医保中“价格过低,亏本生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既不能让企业“饿肚子生产”,也不能鼓励企业“吃饱了干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