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被医改政策改变!身在其中浑然不知,是可怕的!
赛柏蓝基于对近几年医改政策的分析,经预测和推算,2018年下半年,行业将出现以下几个巨大变化!
▍外资药企增长放缓,人才流向国内药企
4月23日,原辉瑞中国核心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博士离职。5月1日,履新百济神州。被称为“最成功的医药代表”的吴晓滨,从外资药企转投国内企业,引发了行业关于外资药企衰落的讨论。
百济神州宣布任命吴晓滨为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后,又任命王子剑为副总裁、中国区人力负责人,王子剑此前为强生中国招聘总监。
前阿斯利康全球生物制药高级副总裁巢守柏博士,于5月2日正式加盟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COO)。
就目前看,国内鼓励药品创新的政策、给予从业者更多的信心。国内企业从追赶者,到和外企差距越来越小,得益于国内创新条件的越来越成熟。立足中国创新,成为大势所趋。
对风向把握一贯准确的高管们,从外企跳出来加盟国内药企,也应该是个大趋势。
▍药代备案正式稿,或将公布
总局和卫计委在2017年12月22日发布《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今年,涉及到机构改革,但有专家推测,正式稿距离公布的时间不远了。意见征集的工作已经结束,药代,是否必须绑定药企备案,应该是已经确定。
最终版本会是怎样,局部细节怎样完善,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药代的工作必定趋于透明、阳光化。
▍大三甲逐步关闭门诊,符合国务院对其定位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储备库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引导项目医院,向主要收治疑难重症患者和医学关键技术攻关转型。
结合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的定位。
结合上海等地医院的动作,在2018年会有更多大三甲在医联体建设成熟时,选择关闭门诊。
▍2018,广告神药继续落马
从莎普爱思、匹多莫德到鸿茅药酒,医生群体对其的质疑,造就了一时舆论沸沸扬扬。最终,停播广告、修改说明书等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那么,2018年,落马的“神药”还会有吗?
▍国家药监局或将推出,药品购销信用管理制度
这个征信系统,可能会把药品购销过程中,每个环节涉及到的单位,将其不良信用信息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予以记录,根据本年度积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良好信用单位予以激励,对药品购销失信单位予以惩戒。
这也是医改重点任务,有望在2018年出台。
▍三甲医院医生,集体辞职办医院
据统计,3年时间,中国医生集团的数量从0到数百家,持续冲击着现有医疗格局。
在上海,出现了签约近30家医生集团的公立医院,还出现了靠医生集团、医生团队撑起来的共享私立医疗平台;在全国,医生集团业态迅速蔓延,大三甲医院医生,快速跳出来,开诊所、加入医生集团。
随着2018年医改重点工作中,医生去编制划等一系列改革,有能力的医生辞职会是个现象级的变化。
▍医保局主导招标,有些规矩要作废
目前招标管制乱象颇多,之前医保药品,发改委管定价、人保部管医保目录、卫计委管招标采购、最后由医保来支付,花钱的谈不了价格、管不了规范使用,结果造成医保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定价、采购、支付三合一的医保局成立,并且被国务院赋予其统筹三医联动改革的重任,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必将加速推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付方式的改革。
早在2017年6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未来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并要求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
一旦,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打包付费”方式大面积推行,必将倒逼现行的药品招标管制政策全面作废。
▍一半数量的药商消失
两票制之前,对于医药商业而言,卖药赚不赚钱已不重要,“票”赚钱就行,即使再小的商业公司,也可以避免资金的烦恼。
如今,有关部门对下游终端的监管更加严格,商业票据管理力度也更严格,再加上医院回款问题,很多中小型药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据统计,全国1.19万家商业,仅仅2017年就消失了1050多家。2018年是两票制全面落地之年,有专家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还有50%甚至更多的商业将会消失。
▍按病种付费,医药营销彻底颠覆
医疗保障局呼之欲出!有医药行业专家向赛柏蓝表示,集医疗服务与药品(含器械耗材)定价、购买支付、监督于一身的“超级医保局”即将挂牌。
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重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将全面提速,这有可能彻底改变医生诊疗行为、医院用药结构,而医药供应商的市场竞争规则也将被彻底颠覆。
企业靠回扣致胜的传统营销模式,日子不多了!彻底颠覆了,药企用钱袋子驱动医生的处方笔的思路。